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942人。宿遷民進會員、蘇北大鼓代表性傳承人牛崇祥成功入選。

牛崇祥,男,1963年5月出生,宿遷人,蘇北大鼓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曲藝家協會琴書大鼓藝術委員會藝術指導。曾多次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江蘇省文藝大獎·曲藝獎、江蘇省“文華獎”、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表演獎提名、“全國‘鼓書’學術邀請賽”金獎等。
蘇北大鼓俗稱“唱大書”,是以宿遷地區方言為基礎的說唱曲藝形式。2021年,蘇北大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宿遷市首個獨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
草根藝人的淬煉之路
1980年,18歲的牛崇祥師從周偉蘭即展現驚人天賦,三天掌握常人半年的“三眼對”技藝。后輾轉多地學藝,在師爺爺胡居千門下堅持苦練,終將《戰君山》《凌霄漢》等傳統書目擴展數倍,創下單場600段不重復的行業傳奇。20世紀90年代曲藝式微時,他錄制音像制品200余萬盒,搶救性整理《羅家將》《云臺中漢》等瀕危文本,成為行業守望者。
傳統藝術的破局新生
蘇北大鼓多是以表為主、以唱為輔,即興發揮。牛崇祥緊扣時代脈搏,創作了《親媽媽》《香火》《精準扶貧》等現實題材作品,其中《親媽媽》獲江蘇省文華獎,通過“義子贍養”的倫理敘事引發社會共鳴。創新改編使《無艷春秋》《凌霄漢》等傳統書目煥發活力,更創編普法短篇拓展年輕受眾。
從鄉野到殿堂的蝶變
憑借卓越技藝,牛崇祥數次斬獲中國曲藝牡丹獎提名、江蘇省“五星工程獎”等殊榮,2018年攜作品亮相河南馬街書會和蘇魯豫皖四省曲藝展演等國家級平臺,與劉蘭芳、姜昆等名家同臺。他堅持舞臺形象塑造,摒棄江湖習氣,推動蘇北大鼓從街頭藝術升格為劇院常客,讓這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持續綻放異彩。
牛崇祥從藝45年,一直致力于蘇北大鼓的創作、表演、發展和傳承,近年來,精心創作表演的蘇北大鼓11篇作品,榮獲16個國家級大獎和28個省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