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秋陽和煦,秦淮河畔古韻悠揚,民進秦淮區幼教聯合支部七位會員相約而行,一起走進桃葉渡與吳敬梓紀念館,在青磚黛瓦間追溯金陵往事,于筆墨書香中感受文化傳承,為“愛家鄉”主題教育積累生動素材。

“身為南京人,早聞桃葉渡盛名,今日才算真正走近它。” 站在“古桃葉渡” 青石牌坊下,一位會員不由地感慨道。作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處因王獻之《桃葉歌》而得名,牌坊楹柱上“楫搖秦代水,枝帶晉時風”的對聯引人遐思。如今,700 多平方米綠地公園與親水步道環繞古渡,會員們興致勃勃,或沿步道漫步交流專業技能,或即興撫琴、跳舞,時而拍照記錄石坊風貌,秋風吹拂中傳來的是歡聲笑語。
步行至東關頭路 25 號院,免費開放的吳敬梓紀念館內靜謐雅致,人物銅像佇立院中。展室雖小卻意韻十足,中堂對聯盡顯雅韻,《儒林外史》版本、手跡復制品處處勾勒著文學巨匠吳敬梓淡泊功名、以筆針砭時弊的形象,更讓會員們感受頗深。
“這次活動是自我充電,更找對了‘愛家鄉’教育的源頭活水。”會員們表示,以往認知停留在文字,此次探訪讓歷史可感可觸;未來將把所見所聞轉化為教學素材,帶孩子走進秦淮古跡,讓文脈在童心扎根。
秦淮河流水見證變遷,也見證民進人傳承教育文化的初心。這場研學活動,讓會員們收獲滿滿,更讓秦淮文化有了溫暖的傳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