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豐縣,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稱,也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這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革命先烈的戰斗足跡,一草一木都記載著可歌可泣的信仰故事。
為鞏固深化“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成果,11月2日,直屬支部、銅山支部、體育支部、一中支部、柳琴支部等基層組織近30名會員,赴豐縣統戰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內容豐富的學習考察活動。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孟炳華,市委會委員、直屬支部主委張自軍等參加活動。
追憶烽火歲月 筑牢信仰之基
華山鎮紅色教育基地保存著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料,生動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基地分為歷史之門、堡壘之門、英模之門、崛起之門和信仰之門等5個單元,全面詳細展示紅色華山戰斗歷程、重要事件舊址、英雄范子俠戰斗事跡、華山黨建等內容。
會員們認真聆聽講解,仔細觀看展陳的實物和圖片,特別是從范子俠將軍、豐縣縣委書記孫兆立、老山前線烈士宋幫愛等英雄人物事跡中,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輩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畏犧牲英勇奮斗的崇高精神。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紀律教育,進一步認識到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對于強作風、嚴守紀律規矩的重要性,堅定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涵養文化自信 汲取歷史智慧
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豐縣承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漢皇祖陵位于趙莊鎮金劉寨村,是集漢文化體驗、生態觀光、根祖祈福、研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歷史文化景區,也是豐縣重要的統戰教育基地。會員們漫步于漢皇祖陵,追尋著古人的足跡,感受著千年的滄桑變遷,了解劉邦“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的創業歷程及其所體現的開拓進取、兼容并蓄的精神。
大家紛紛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要從歷史智慧中汲取營養,增強文化自信,并將其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明確自身責任與使命,更好地履職實踐、創新奉獻。
重溫初心使命 激發擔當作為
豐縣縣委舊址,這座樸素的院落,曾是地方黨組織早期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重要見證。會員們走進陳列館和從聲光電設備、歷史圖片、文獻素材和影音資料中,了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湖西根據地豐縣地區不同尋常的歷史。特別是躬身鉆進蜿蜒曲折的地道,撲面而來潮濕的空氣,將大家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湖西軍民正是憑借智慧和勇氣,以簡陋的武器,在這片土地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戰篇章。
參觀過程中,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的英勇與智慧。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用雙手開鑿出一條條生命通道,用血肉之軀筑起一道道防線。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我們今天最需要傳承的紅色基因。
通過學習考察,會員們一致認為要將此次活動的收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規矩意識與歷史情懷統一起來,持續改進作風、凝聚共識,不斷提高自身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以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民進會員的擔當與風采。